新加坡婚禮儀式
新加坡雖然和台灣一樣,都是華人居多的社會,但許多傳統的婚禮習俗早已隨著,英國的統治,及採行英文教育的影響下而逐漸消失。現在的新加坡西化問題頗為嚴重,許多傳統婚禮的習俗都加以省略,加上婚禮大多是由年輕人自己出錢,所以便主導了婚禮和婚紗的所以進程。
因為社會西化的影響,新加坡的華人在結婚時已經沒有「提親」這到手續,小聘、大聘也已經沒有分別,現在大多數的人都是以過大禮來取代下聘的習俗,也不分送喜餅了,更遑論是傳統的三件六禮的習俗。目前,唯獨潮洲人還保留了四點金的習俗。由贈送給媳婦四樣金飾,讓媳婦在喜宴上穿戴。
在迎親上,新加坡有著和香港較為類似的習俗,新人通常到命相館挑好良辰吉時後,新郎會帶著兄弟和男性親友到新娘家迎娶,但新娘則有眾家好姊妹在門口擋駕,新郎必須答覆相關問題,同時還要給紅包,在姊妹們滿意下,才會放行讓新郎入門迎娶新娘。據說,新娘的姊妹開口討紅包的數目,有時候相當驚人,通常以九為基數,取其長長久久之意,紅包金額從九十九新元、九百九十九新元,甚至到九千九百九十九新元都有,但新郎帶來的兄弟可以向女方討價還價。新郎把新娘迎娶回到男方家中後,新人就要拜公婆、祭祖、然後向男方的公婆及長輩敬茶,然後再回到娘家向女方家人敬茶,這點和台灣的新娘是在嫁過去後,過了兩三天後才歸寧的習俗不同。
在喜宴上,新加坡人認為當場把紅包打開取出禮金較為不禮貌,所以在收禮金時,新人會特別訂做一個禮金箱,讓參加喜宴的親友直接將禮金投入禮金箱中。較為特別的是,新加坡人最喜歡在慶典飲酒時高喊飲先,也出現在喜宴之中。之後在酒過三巡後,在主持人宣佈下,由新人和親人站在台前,共邀賓客一起舉杯,高喊飲先來祝福新人,而且聲音拉得愈長愈吉祥。此外,因為受西方影響的關係,新加坡人在喜宴會場上不會張貼紅色的「囍」字,頂多是用英文書寫新人的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