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糖寶庫嘉義蒜頭糖廠
蒜頭糖廠建於西元1906年,在日治時代曾是全台第三大廠。蒜頭蔗埕文化園區由蒜頭糖廠轉型,蒜頭糖廠不產蒜頭,名稱來自於所在地蒜頭村而得名。園區內保有日據時代興建至今的火車站、木造式員工宿舍,還有具有巴洛克風格的介壽堂,令人發思古幽情。今日蒜頭糖廠結合台糖特有的五分車,以蔗埕文化園區為主題轉型朝觀光休閒發展。
嘉義縣的土壤與天候等因素,頗適蔗作栽培,因此在早期有台糖寶庫之稱,本廠曾經是全台第三大廠。但因近年來工業型態的轉變,從國外進口的糖反而比國內生產的還要便宜,蒜頭糖廠也逐漸減少產糖量。
園區內的百年製糖工廠為最大的特色,雖然機器皆已停止運作,但是廠方仍規劃了一條參觀路線,如蔗板、糖蜜等質物展示,在導覽人員的講解下,讓遊客能清楚了解蔗糖的製造流程。廠內的蒜頭糖廠為古樸的木造建築,可以在這裡搭乘五分仔小火車出遊去。列車自車站出發往太保、南靖方向行駛,車上的導覽人員將為乘客講解沿途田園景致,包括已逐年減少白甘蔗田。
蒜頭蔗埕文化園區的百年製糖工廠相當值得參觀,雖然機器皆已停止運作,但是廠方限用心地規劃了一條參觀路線,並有如蔗板、糖蜜等質物展示,在導覽人員妙語如珠的講解下,遊客能清楚了解蔗糖的製造流程。
蒜頭糖廠曾是日產量可達三千多噸的製糖所,是目前嘉義縣內兩座僅存糖廠中原料區域最大的一座,偶爾還有糖蜜列車開往新營的糖廠。廠內小巧的菜市場、福利社、辦公室和宿舍,保持濃濃的日據時代風味;自成一套的小火車運送系統,除了滿足火車迷,也讓遊客對早期台灣的領導產業-製糖,上了寶貴的一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