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港文武廟 員林興賢書院
鹿港文武廟-文武廟初創於清嘉慶十六年,為當地人士所倡建。它是兩座廟並置所組成的,左畔為文祠,供奉文昌帝君,右畔為武廟,供奉關聖帝君。廟宇旁邊另有文開書院,構成一組文教建築,前有青雲路進出。在清代,這些文教設施培育出許多台灣中部的傑出人士。文祠面寬三間,前後兩進,它的護室與文開書院合用,護室前又置軒亭,亦為台灣他地罕見,頗具獨特特色。
興賢書院-員林的興賢書院創建於清道光十三年,是由當地貢生所倡建。格局為坐北朝南之兩進式,講堂居中,前有一座丹犀,上面的木架軒亭為近代所添,講堂兩側耳房接連護室。講堂屋頂雖為單簷,然內部頗高敞,大門繪門神,用筆設色,莊嚴優美。在雕刻方面,以前院丹犀之御路石雕最稱精美,使用剔地起突法,龍身浮起於雲海之間,造型生動且有力。
登瀛書院-草屯地區在清雍正年間,漢人入墾激增,雍正十二年清廷在北投社設土番社學一所,教化平埔則子弟。到乾隆年間為教和人子弟,開始在北投街設北投來義學。道光十二年,北投保總理莊文蔚、職員洪番、生員洪鐘英等首倡發起,建登瀛書院,又名文昌祠,於隔年十二月竣工。登瀛書院為單進兩翼齋舍的三合院建築,中央為三開門的正殿,屋頂則是燕尾翹脊、雙龍護塔,正前有照牆(照壁)一座,正殿之右前方有惜字亭,建築物還經評定為書院類建築物之最完整者。因此,是一個適合大家前去參訪的一間書院。